4 月运价集体上调!MSC、CMA 等航运巨头宣布多条航线涨价,红海危机成关键变量

发布时间:2025-03-18

一、航运巨头密集发布 4 月涨价通知


近期,全球航运业掀起新一轮运价调整潮。MSC、马士基、赫伯罗特、达飞等头部船公司相继宣布,自 2025 年 4 月 1 日起上调多条航线运费,涉及亚欧、地中海等核心贸易通道。

  • MSC:4 月 1 日起,远东港口(含日本、韩国及东南亚)至北欧港口的 FAK 费率生效,具体涨幅未公开,但市场预期与马士基接近。

  • 马士基:3 月 31 日起,远东至地中海航线 FAK 费率最高调至 5040 美元 / 20 尺柜、6300 美元 / 40 尺柜;欧洲线计划提价至 2600 美元 / TEU 和 4000 美元 / FEU,几乎是当前现货价的两倍。

  • 赫伯罗特:4 月 1 日起,远东至北欧及地中海航线的 FAK 费率上调,覆盖 20 尺 / 40 尺干货箱及冷藏箱。

  • 达飞:同步跟进,4 月 1 日起亚洲至北欧 FAK 费率调整为 2100 美元 / 20 尺柜、3800 美元 / 40 尺柜,地中海航线亦有上调。



二、涨价背后的多重动因


  1. 红海危机持续发酵
    胡塞武装近期重启对以色列船只的袭击,迫使船公司继续绕行好望角,航程延长 10-14 天,燃油成本激增 40%,有效运力减少 15%-20%。尽管目前船舶绕行未直接推高运价,但苏伊士运河恢复通行时间未定,船公司需通过涨价对冲风险。
  2. 供需博弈与运力调控
    船公司通过空班、部署小型船舶等方式收缩亚欧航线运力。例如,MSC 将北欧航线主力船型替换为较小的 “新巴拿马型” 船舶,并转移部分超大型船队至地中海及西非航线。据德鲁里数据,3 月亚欧航线 30% 的航次被取消,试图缓解运价跌势。
  3. 成本压力与市场预期
    燃油附加费(GFS)、排放控制区附加费(ECA)等成本攀升,叠加船公司对旺季需求的乐观预期(如美国补库周期启动),推动其通过涨价提升收益。


三、市场反应与隐忧


尽管船公司集体宣涨,但现货市场反应谨慎:

  • 期货波动:集运指数(欧线)主力合约 EC2504 近期震荡剧烈,3 月 13 日跌幅达 9.57%,因部分船司 4 月首周仍沿用 3 月末低价(如 MSC 大柜 2290 美元),市场担忧 “价格战” 重演。

  • 货量与装载率:3 月中旬部分航次出现爆舱,但需求恢复不及预期。上海航运交易所数据显示,欧洲航线运价仍处下行通道,3 月 7 日上海港至欧洲基本港运价同比下跌 6.6%。

  • 机构观点:南华期货指出,马士基等的涨价策略更多是 “倒逼订舱”,若 4 月货量未显著回升或空班计划落空,涨价可能难以落地。

四、货主与货代需关注的风险点


  1. 港口拥堵加剧:上海、宁波等中国港口锚泊船舶激增,部分港口等待时间超过 3 天;欧洲港口罢工(如法国码头工人 3 月 18-20 日罢工)可能进一步延误运输。

  2. 运价分化与隐性折扣:船公司为争夺市场份额,可能通过 “明涨暗降” 策略(如针对大票货提供特价),实际运价或低于公告价。

  3. 地缘与政策不确定性:加沙停火谈判、美国对华关税政策等外部因素,可能影响后续货量及运价走势。




五、总结与建议


4 月运价上调是船公司应对成本压力与运力收缩的必然选择,但市场需求疲软与红海局势的不确定性,仍可能导致价格战或政策反复。建议货主:

  • 提前规划订舱,关注船公司空班计划及实际运价动态;

  • 分散运输渠道,考虑中欧班列等替代方案;

  • 密切跟踪地缘与政策变化,及时调整物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