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CMA 宣布重大航线调整!鹿特丹挂靠取消,亚欧货运格局生变

发布时间:2025-03-24

📍 MSC 宣布取消鹿特丹挂靠,应对港口拥堵

地中海航运(MSC)近日宣布,因鹿特丹港持续拥堵导致船期延误,将从即日起暂时取消旗下Griffin 航线对鹿特丹港的挂靠,调整后的航线将改为上海–宁波–丹戎帕拉帕斯–费利克斯托–勒阿弗尔,同时新增地中海区域港口覆盖。这是继 2021 年因疫情拥堵后,MSC 第二次对鹿特丹港作出重大调整,凸显欧洲枢纽港面临的结构性挑战。

🌊 双重压力下的战略选择:红海危机与港口瓶颈

  1. 红海局势持续发酵
    胡塞武装袭击导致船司被迫绕行好望角,航程延长 10 天以上,叠加燃油成本上升,亚欧航线运输效率与成本压力剧增。MSC 此次调整旨在通过减少非核心枢纽挂靠,缓解绕行带来的运力紧张。

  2. 鹿特丹港拥堵常态化
    作为欧洲最大港口,鹿特丹港近年因堆场饱和、码头作业效率下降,船舶等待靠泊时间长达 5 天以上。2023 年该港集装箱吞吐量同比下降 8%,马士基、达飞等船司也曾因拥堵临时跳港。



🚢 行业连锁反应:运价与港口竞争加剧

  1. 即期运价短期支撑
    绕行好望角导致运力供给减少,叠加巴拿马运河持续拥堵,10 月中国至北欧 FBX 指数已上涨 26% 至 1442 美元 / FEU。若红海危机延续,船司或进一步通过空班、提价对冲成本压力。

  2. 欧洲港口格局重构

    • 费利克斯托、勒阿弗尔受益

      :MSC 将加大对两港的挂靠频次,强化其作为 “欧洲门户” 的地位。


    • 安特卫普风险升级

      :2M 联盟此前已因拥堵取消该港 6 周挂靠,未来或面临更多联盟 “跳港”。


  3. 船舶租赁市场升温
    绕行需求催生额外运力缺口,超大型集装箱船租赁费率或因需求激增上涨。Alphaliner 预测,若红海问题延续至 2024 年,船司吨位需求将显著提升。



💡 货主与货代应对策略

  1. 灵活选择运输方案

    • 优先通过中欧班列、多式联运分散风险,规避单一海运通道依赖。
    • 锁定长协合同,提前与船司沟通舱位保障。
  2. 关注港口动态与保险条款

    • 鹿特丹港拥堵或持续,建议预留更长清关时间。
    • 确认战争险覆盖范围,避免因袭击事件导致货损争议。
  3. 成本管控与供应链韧性建设

    • 红海绕行导致的运输时效延长,可能影响交货周期,需提前与客户沟通。
    • 探索多元化港口布局,降低对单一枢纽的依赖。

结语
MSC 取消鹿特丹挂靠,既是对红海危机与港口拥堵的被动应对,也是对欧洲航运格局的主动重构。未来,地缘政治、港口效率与运力调配能力将成为影响亚欧贸易的关键变量。货主与船司需携手优化供应链,方能在动荡中把握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