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忽视!危险货物 9 大类暗藏风险,这些 “隐形杀手” 必须警惕!

发布时间:2025-09-16
提到 “危险货物”,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到化工厂的大型储罐、运输车上的警示标志。但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危险货物可能就藏在我们身边 —— 生活中用到的锂电池、装修用的油漆、甚至汽车后备厢的备用打火机,都可能属于危险货物范畴。根据国家标准《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12),危险货物被划分为 9 大类,每一类都有独特的危险特性和安全防护要求。



第 1 类:爆炸品
爆炸品是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压、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的物质和物品。
它分为 6 个项别:
  • 1.1 项: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例如三硝基甲苯(TNT)、黑索金等,它们一旦爆炸,威力巨大,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 1.2 项:有迸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像某些弹药中的推进剂,虽然不会整体爆炸,但爆炸时会产生强大的迸射力
  • 1.3 项:有燃烧危险并有局部爆炸危险或迸射危险或这两种危险都有,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一些烟花制品就属于此类,在燃烧过程中可能会有局部爆炸或迸射现象。
  • 1.4 项:不呈现重大危险的物质和物品,这类爆炸品相对较为安全,如某些烟花爆竹的引信等,即使发生爆炸,危害程度也较小。
  • 1.5 项:有整体爆炸危险的非常不敏感物质,它们具有整体爆炸的可能性,但需要较大的外界能量刺激才会爆炸,例如一些特殊的爆炸物配方,稳定性相对较高。
  • 1.6 项:无整体爆炸危险的极端不敏感物质,这类物质几乎不会发生爆炸,在正常情况下非常稳定。
第 2 类:气体
气体在 50℃时,蒸气压大于 300kPa;或在 20℃和 101.3kPa 标准压力下,完全处于气态。
该类别又分为 3 个项别:
  • 2.1 项:易燃气体,如氢气、甲烷、乙炔等,这些气体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比例时,遇到火源极易发生燃烧甚至爆炸,像我们常见的打火机中的丁烷气体就属于易燃气体。
  • 2.2 项:非易燃无毒气体,例如氮气、二氧化碳、氧气等,虽然它们本身不易燃烧且无毒,但在特定环境下,如高浓度的二氧化碳环境可能会导致人员窒息。
  • 2.3 项:毒性气体,像氯气、氨气、硫化氢等,吸入这些气体对人体会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例如,在一些化工事故中,泄漏的氯气就曾对周边居民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第 3 类:易燃液体
易燃液体是指闪点不高于 93℃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物质的液体。常见的汽油、乙醇、苯、丙酮等都属于易燃液体。它们在常温下易挥发,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到火源就可能引发燃烧爆炸事故。在加油站,我们经常能看到 “严禁烟火” 的标识,就是因为汽油等易燃液体的蒸气具有极大的危险性。
第 4 类: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这类货物分为 3 个项别:
  • 4.1 项:易燃固体、自反应物质和固态退敏爆炸品。像红磷、硫磺、安全火柴等属于易燃固体,它们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自反应物质在没有氧气的参与下,自身就能发生化学反应并释放大量热量,可能引发爆炸。固态退敏爆炸品是通过添加某些物质来降低其爆炸危险性的固体爆炸物。
  • 4.2 项:易于自燃的物质,白磷、黄磷等是典型代表。它们在空气中易于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需要特别小心,通常会将白磷保存在水中以隔绝空气。
  • 4.3 项: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金属钠、钾、碳化钙等属于此类。它们遇水或受潮时,会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易燃气体和热量,可能引发火灾甚至爆炸。比如金属钠与水反应会产生氢气并释放大量热量,氢气遇到火源就会爆炸。
第 5 类: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
该类别分为 2 个项别:
  • 5.1 项:氧化性物质,如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氯酸钾等,它们本身不一定可燃,但能导致可燃物的燃烧,具有强氧化性。例如,高锰酸钾与一些还原性物质混合时,可能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爆炸。
  • 5.2 项:有机过氧化物,这类物质分子组成中含有过氧基,其本身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震动或摩擦极为敏感。像过氧乙酸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如果受到不当的撞击或温度过高,就可能发生爆炸。
第 6 类:毒性物质和感染性物质
这一类也分为 2 个项别:
  • 6.1 项:毒性物质,氰化钾、砒霜、尼古丁、农药等都属于此类。经吞食、吸入或皮肤接触后,这些物质可能造成死亡或严重受伤或健康损害。例如,氰化钾是一种剧毒物质,极少量就能致人死亡。
  • 6.2 项:感染性物质,含有病原体,能引起病态,甚至死亡。如一些病毒、病菌以及医疗标本和医疗废弃物等。在处理这类物质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生物安全规定,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第 7 类:放射性物质
放射性物质能自发、不断地放出人们感觉器官不能觉察到的射线,如铀 - 235、镭 - 226 等。这些射线对人体和环境都有极大的危害,长期接触会导致辐射病,甚至引发癌症等严重疾病。在运输和储存放射性物质时,需要采用特殊的防护措施和容器,以确保人员安全和环境不受污染。
第 8 类:腐蚀性物质
腐蚀性物质是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与皮肤接触在 4 小时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的物质。常见的硫酸、硝酸、盐酸、氢氧化钠等都属于腐蚀性物质。它们不仅对人体有强烈的腐蚀作用,还会对储存和运输它们的容器造成腐蚀,因此需要使用特殊的耐腐蚀容器进行包装。
第 9 类: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包括危害环境物质
这类物质呈现其他类别未包括的危险,如电池、汽车安全气囊、石棉、大蒜油、磁性物质等。
例如: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如果随意丢弃,会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汽车安全气囊在运输过程中如果受到不当处理,可能会意外触发,造成伤害。

了解危险货物的九大类,对于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识别潜在风险、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至关重要。无论是在运输、储存还是使用这些危险货物时,都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法规和操作规程,确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