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降温实锤:"从125%到10%!中美同步'关税瘦身'

发布时间:2025-05-13

当地时间 5 月 12 日,一则足以震动全球经济界的消息传出 ——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双方在关税政策上达成重大调整协议。这一举措,宛如一场及时雨,润泽了因贸易摩擦而略显干涸的全球经济土壤。


关税调整详情速览
此前,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一度高达 145%,如同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在中国出口企业以及美国消费者的心头。而如今,根据联合声明,美国将修改 2025 年 4 月 2 日第 14257 号行政令中规定的对中国商品(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商品)加征的从价关税。在未来 90 天内,24% 的关税将暂停实施,同时保留按该行政令规定的 10% 关税,并且取消 4 月 8 日第 14259 号行政令和 4 月 9 日第 14266 号行政令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这意味着,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关税将在未来 90 天内大幅降至 30%。
作为回应,中国也将相应修改税委会公告 2025 年第 4 号规定的对美国商品加征的从价关税。同样,24% 的关税在初始 90 天内暂停实施,保留 10% 的关税,并取消根据税委会公告 2025 年第 5 号和第 6 号对美国商品的加征关税,中国对美国商品的关税将从 125% 降低至 10%。

根据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数据,在政策调整前,即便算上此前的一些政策变动,美国平均有效关税税率高达 17.8%,为 1934 年以来最高水平,相较于特朗普第二任期前的平均有效关税税率,提高了 15.4 个百分点 。而在本次关税调整后,这一数据有望在涉及中国商品的部分迎来明显变化,对整体平均有效关税税率的降低也将起到推动作用。




政策调整背后的 “推手”

美国此番大幅调整关税政策,背后有着诸多因素。一方面,美国国内企业和消费者对高关税的承受力已接近极限。自 4 月美国一系列加征关税举措实施后,美国企业面临着成本大幅上升的困境。许多依赖中国进口原材料、零部件的美国企业,生产运营受到严重阻碍,不得不削减产能或提高产品价格,这进一步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例如,美国的电子产品制造商,由于中国生产的电子元器件关税大幅提高,其生产成本飙升,一些小型企业甚至面临倒闭风险。据相关统计,在高关税期间,美国电子产品制造业成本较之前增长了 30%-40% 。
对于美国消费者而言,高关税导致来自中国的日常消费品价格居高不下。从服装、玩具到家居用品,价格普遍上涨,严重影响了民众的生活质量。有数据显示,美国消费者购买的中国产服装价格因关税上涨了 20%-30%,玩具价格上涨幅度也在 15%-25% 之间 。在民意的压力下,美国政府不得不重新审视关税政策。

另一方面,美国国内政治因素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对中美双方的深远影响
对于中国出口企业来说,关税的大幅降低无疑是重大利好。以纺织服装行业为例,此前高额关税使得美国进口商望而却步,中国纺织服装企业订单量锐减。如今关税降低,企业的出口成本大幅下降,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显著提升,有望重新赢得大量美国订单。企业生产线将重新忙碌起来,这不仅有利于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还将带动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复苏,为众多从业人员提供稳定的就业机会。有行业预测,关税降低后,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对美出口订单量有望在短期内增长 30%-40% 。
从美国消费者角度看,中国商品关税降低,意味着他们能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到心仪的中国产品。过去因关税而价格飙升的电子产品、家居用品等,价格有望回落至合理区间。美国零售商也将从中受益,他们可以更低成本采购中国商品,增加利润空间,或通过降价促销吸引更多顾客,促进美国国内消费市场繁荣。预计美国消费者购买中国产电子产品价格将回落 15%-20% ,家居用品价格也会有 10%-15% 的下降空间。
全球经济格局将被改写?
中美作为全球两大经济体,关税政策的调整对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影响不容小觑。在贸易摩擦期间,许多跨国企业为规避关税风险,纷纷调整供应链布局,将部分产能从中国转移至东南亚、印度等地。如今关税降低,企业在进行供应链决策时,需要重新评估成本、效率等多方面因素。部分原本计划外迁的产能可能会重新考虑留在中国,而已外迁的产能也可能出现回流现象。这将重塑全球制造业的布局,对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此外,中美贸易关系的缓和,也为双方在其他领域的合作提供了更多可能。在应对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上,中美两大经济体若能加强合作,将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此次中美经贸会谈达成的关税调整协议,是一个积极且重要的信号。它为中美贸易关系的稳定发展注入了信心,也为全球经济的复苏带来了希望。然而,我们也应清醒认识到,中美贸易关系的复杂性不会因一次关税调整而彻底改变,未来双方仍需通过持续对话与合作,妥善解决各种分歧,实现互利共赢。让我们拭目以待,期待中美贸易在新政策环境下,开创更加繁荣的新局面。